交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交通新闻

昆明老旧客运站力阻搬迁背后的利益博弈

发布时间:2009-06-25作者:高明    

    4月25日,西北部客运站率先从昆明市黄土坡客运站调集富民、禄劝两条线路的客车进站试运营,在调集当天,黄土坡客运站部分车主和驾驶员闹情绪,甚至一度出现罢运情况。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早在去年底各大新建车站按要求建好临时车站时,相关搬迁配套工作就应启动,然而,搬迁迟迟不能如愿,其原因除配套设施、驾驶员运营习惯外,最重要的是搬迁一旦成为事实,现存的一些车站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由于利益驱使,部分老旧客运站想方设法,阻碍客运站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关部门历数困难
    针对各大新建客运站建成之后未能如期投入运营一事,记者曾对昆明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永福进行了采访。在昆明市交通局,刘永福局长向记者大倒苦水,历数在5个客运站建设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
    对西部客运站发挥不了效益的问题,刘永福表示,早在2005年底的时候,昆明市交通局就曾经提议,将滇西方向(大理、临沧)的客运车辆移至西部客运站发车。但很快,滇西某市政府、市交通局及当地交通运输集团等多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为此事专程赶到昆明,提出异议,表示因位于西山区马街的西部客运站远离昆明主城区,且公交线路不配套,旅客转乘不方便,大多数客运车辆车主担心会给客运交通带来不利影响,表示拒绝搬迁。后来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条件,操作起来的确有很大的难度,搬迁一事也就此搁浅。
    刘局长还表示,直到目前,客运企业及客运车主的上述担心都还没有消除,因此对搬迁工作采取的是消极态度,这也是目前新建站场无法投入使用的原因之一。提及去年底各新建客运站按昆明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为何至今依然无法启动客运站搬迁工作的原因,刘永福强调得最多的还是由于公交系统不配合,不肯及时开通各客运站连接主城区的公交线路,导致经营户不肯进场。而对于记者提出的“当初决定建设临时站场并计划于春运前投入使用,各个方向客运车辆按照既定方案进场营运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公交车等配套的问题?”刘表示“因为公交车方面的工作并不是由交通局负责落实,具体情况也不好说。”
    刘永福告诉记者,除了公交公司不配合以外,造成各客运站建成至今客运车辆一直无法进场营运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据其介绍,今年3月,昆明市政协还专门召开主席会议,对昆明主城区新建南部、东部、北部、西部、西北部5大汽车客运站进行实地视察和专项监督。通过实地视察,市政协有关领导指出,汽车客运站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快推进力度,完善功能配套,做好各项配套建设和拆迁工作,确保年底所有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
    行业人士解读内幕
    对于刘永福所提到的那些困难,一位在客运行业工作了二十多年、目前在某客运站工作的吴军(化名)认为是“多虑”。他认为,真正要搬迁并不困难,而所谓的搬迁后可能“引起混乱、驾驶员罢运”等情况,全是那些老旧客运站的人员杜撰出来的。
    吴军告诉记者,据他们了解,有80%的驾驶员赞成搬迁,将各方向的车辆调集到各站点经营,这样能省去车主不少的成本。目前,从滇东北、滇西等方向来昆明的车辆大多要穿城而过,绕行很长一段路才能抵达各个站点,在绕行的过程中,还要面临时常发生的堵车,既浪费时间又消耗不少燃油。
    吴军表示,对客运企业及客运车主而言,在这个车站发车还是换个车站发车,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就像旅客,该乘车的还是得乘车,无非就是换个地点而已,声称:“‘客运企业和客运车主不愿意搬迁、强行搬迁会引起混乱’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谎言。”
    他认为,搬迁受阻并不完全是经营者、车主不愿意搬,更主要的还是那些现有的老旧客运站经营者不肯放弃这块“肥肉”,因为每一辆客运车辆进站发车,都需要交纳一笔数目不菲的管理费,一旦搬迁,对这些客运站而言,无疑将减少很大的一笔收入,加上搬迁后,经营转向的问题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何去何从同样让这些经营者头疼。
    此外,运输企业管理者担心一旦车辆搬迁,万一造成旅客流失,车主势必会要求减免部分承包费、管理费,这样对运输企业来说,就会影响他们的收入。而如果不搬迁,每个月向车主、驾驶员收取的承包费、管理费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运输企业在阻止客运站搬迁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有人提出强行搬迁恐怕会导致车主“罢运”的说法,吴军表示“不大可能”:“车主几十万买来的车,不好好做生意跑去‘罢运’,那不是拿自己的血汗钱开玩笑吗?只要有关部门能把相应的工作做好,车主不可能会跟自己过不去!” 对于有关公交配套的问题,吴军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公交公司作为企业,盈利是首要任务,在客运站还没完成搬迁,相关配套线路没有乘客客源保证的情况下,要公交公司“提前配套”,那是绝不可能的事。“一旦完成搬迁,客源有了保证,到那时候不让公交公司开通相应配套线路,估计公交公司也不会答应。只是在搬迁之初,可能会有点混乱,但从黄土坡客运站两条线路搬迁的情况看,搬迁三五天以后,混乱局面就会扭转。”
    “应该说通过西北部客运站的试运营、相关客运站出现的混乱局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真正‘乱’的并不是驾驶员,车主、驾驶员是跟随市场、政策走的,而真正‘乱’的是利益被触动了的那些客运站。”吴军说道:“据我所知,其实政府有关部门对那些老旧客运站在搬迁后的各项后续工作都已有了完善的方案,包括企业经营转向、搬迁后员工安置等。”
    “黄鱼头”盘剥 车主苦不堪言
    说到客运车辆车主愿意搬迁的原因,吴军还告诉记者,目前盘踞在老旧客运站、人数众多的“黄鱼头”,也是促使车主希望尽快搬迁的原因之一。
    其实对于许多昆明市民来说,在各个客运站专门拉客的“黄鱼头”并不会感到陌生,在记者采访的市民当中,但凡前往客运站搭乘客车出行的人,几乎没有不遭遇“黄鱼头”骚扰的。只要走近客运站,就会有“黄鱼头”凑上来问“去哪儿?”而如果市民一旦搭话,“黄鱼头”就会紧追不舍,努力游说搭乘他们推荐的客车。据吴军介绍,由于客运站都是定时发车,不少客车在发车时可能剩有少量座位,为了尽可能多赚点,“黄鱼头”将乘客带来(也有可能是车主主动联系“黄鱼头”),在客车出站后上车,哪怕便宜上几十元钱,车主也愿意“捎”上。而“黄鱼头”是不可能从旅客身上收钱的,客运车主每个月“交”给“黄鱼头”的钱占了他们很大的一笔收入。根据吴军的说法,嘴勤脚快点的“黄鱼头”,每天收入可达数百元,月收入数千甚至上万,收入少点的,每个月也能拿上几千元钱。“‘黄鱼头’的存在,是损害客运企业及车主的利益,如果有关部门能加大打击‘黄鱼头’的力度,对客运企业或车主来说,绝对是大快人心的事。”
    针对“黄鱼头”的猖獗,吴军建议,从客运站着手加强管理,是“黄鱼头”的“七寸”。“其实,这中间如果相关管理部门管理得力的话,在途中加强临时检查,就完全可以从源头上遏制‘黄鱼头’猖獗的局面。”
    昆明客运市场的混乱还体现在客运站的管理上,本报也曾多次做过相关的报道。记者近日再次走访各大客运站时发现,多家客运站的安检机又闲置了,检票口也不再对进入候车大厅的人进行严格的检票,实行凭票进站的制度,包括试运行的西北部客运站在管理上都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在昆明东菊客运汽车站,记者更是见到了驾驶员代乘客买车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