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交通新闻

二环快速系统国庆节通车

发布时间:2009-07-29作者:未知    

    作为云南唯一特大型城市,昆明一直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其发展建设也被普遍认为是红土高原前进的缩影。
    地处边疆、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在城市化竞争中并不轻松,但这一年多来的紧凑步伐,显示了其并不温吞的个性。
    人们听到的是投入800多亿元,在2011年年底实现昆明交通由“内堵外拥”转变为“内疏外绕”,看到的是二环系统改造工程加班加点、24小时不停地建设;人们听到的是打造全国最优的投资软环境,感受到的是越来越便捷的办事流程、审批制度;人们听到的是创建园林城市,享受到的是路边越来越多的绿荫和小区旁新增的绿地。
    交通解堵
    一年解堵计划成效明显
    早上8点,市民万先生匆匆忙忙从西市区梁源小区的家里出发,赶乘公交车到一二一大街上班。“如果晚5分钟,错过这班车,肯定就要迟到”,万先生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的出发时间就较以前提前了半个小时。现在,他盼望的就是,今年10月,昆明二环快速系统完工后,他能重新回到8点半出门坐车的生活规律。
    进入基础建设年
    从去年起,昆明经历着交通基础建设的阵痛,在毅然决然进行系统化、大规模交通整治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历史欠账:长期以来,昆明没有交通规划委员会,成为唯一没有形成城市功能组团、没有快速环城路、高速绕城路和出入口最少的省会城市。从城市规模来说,城市出口应该超过30个,但却只有15个,这也成为全国出入口最少的省会城市;按照道路交通规划,主城区尚有1348条、1937公里道路尚未开工建设,占主次干道总长的61%,路网建成率仅39%……
    面对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昆明不回避、不等不靠,多管齐下、多策并举、综合整治。目前,昆明西市区交通已经基本不再出现交通拥堵,而以往的拥堵重点南市区也已日渐通畅。
国庆节二环通车
    二环快速系统是昆明交通的主动脉,重要的交通地位,使其改扩建工程的工期从3年被压缩到1年,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建成通车。届时,全程高架闭合成环,基本没有红绿灯,地面层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高架层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三环路的完善工程在去年年底启动,计划今年12月31日前建成通车,全程闭合成环。
    绕城高速系统内环线将在2010年12月30日前建成通车;绕城高速系统外环线2011年12月30日前建成通车。
    到2011年底,“四环”(包含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环和绕城高速外环)全程闭合成环、“十七射”(8条主要出口道路、5条辅助出口道路和4条补充出口道路)全部建成后,昆明城市交通将转变为“内疏外绕”,此系列工程将投入800多亿元。
3年后昆明通地铁
    就在上月底,昆明市政府发布消息,计划在2018年建成6条轨道交通线网。其中,按3万人/小时以上的地铁标准建设的1号、2号线预计今年8月份开工,预计最快到2012年年底,昆明人就能坐上地铁出行。
    作为昆明历史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列车全线营运速度达到40公里/小时,开行最小间隔为2分钟。目前设计的1号、2号地铁有31个站点,全线能实现地铁间相互换乘的交接站点有12个。在地铁建设同期,也已规划将公交线网延伸与地铁共同覆盖,实现地铁与公交车之间的换乘。按照修编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公交出行总量占全方式出行总量的45%~50%,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总量的35%,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打造软实力
    昆明行政审批项目 全国省会城市中最少
    6月底,《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等推出的大型调查评选中,昆明又摘得了一项桂冠——“中国首届最具软实力城市”。评审组给出的颁奖词是:城市、政府和市民,相互碰撞的力量,萌动着自内而外的城市变革,昆明,勤勉执政,实在为民。
    从去年开始,昆明开展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三最四低”(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在推行的“阳光政务”中,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从506项精简到96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会城市。
    昆明将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品牌打造,行政细节的改变,从去年初春开始。去年2月,昆明公布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括市委书记、市长的938部公务工作电话,以及14县(市)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的5607部工作电话。随后,全市132家单位的“一把手”,就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优质高效、政务公开等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昆明先后出台并实施了《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涉及软环境建设的20多个制度规定。 
    去年昆明问责干部275人,接近云南省被问责干部总数的1/4。就在6月19日,昆明市通报了在24个重点项目中推进不力、行动拖沓的39个官员以及问责情况。这是昆明首次大规模通报,信息详细到工作单位、工程项目、职务等内容,如此力度在全国都很少见。几天后,昆明公布《昆明市被问责领导干部相应组织处理意见(试行)》,明确规定,被处以诫勉谈话等6种“轻责”问责方式之一的领导干部,一年内将不得被提拔;被问责两次即可党内降职、行政降级;3次将免职。
    添绿个案
    东华小区 公园建进老小区
    作为昆明最早的居民小区,从去年至今,东华小区保持着同类小区中最高的曝光率。去年3月以来的昆明老旧小区改造,让它走到了风口浪尖,1年后的今天,“旧房变新房”、“脏乱差变乐园”,东华小区的房价也从2000多元每平方米飙升到6000多元每平方米。通过拆除原有违章建筑、增加植被、休闲设施、提升景观效果等一系列措施,东华小区已打造成昆明老小区改造的典范,东华游乐园也成为昆明“创园”的一个缩影。 
    东华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现有居民5000多户,其中60岁的老人就有近4000人。绿化缺失、缺乏物业管理,公共空间杂乱无章、垃圾乱丢、卫生死角多……见证了小区20多年历史的曹大妈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的这里,有各家的大果树、盆栽、花草,更多的是自己搭建的铁皮煤棚占据。去年春天,东华小区开始“整容”,这是一次改变生活、改变家园的绿色工程:1200多个煤棚和3109个防盗笼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通透的草地和花园。
    1年后的今天,当记者再次走进东华小区时,老人们脸上浮现的是满意的笑容。大到几百平方米的空地、小到两平方米的小角落都被利用起来“见缝插绿”,每周进行一次修剪、清理及卫生整治。路边和房前屋后是一片片绿地,高大的乔木和灌木组成立体绿化景观,居民大楼也被粉刷一新,新增公厕、道路设施配套。据介绍,小区绿地面积从原来的5000平方米增加到近8万平方米,绿地率从25%提高到35.3%,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98%。
    72岁的苏大爷告诉记者,没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住到这样有树、有水、有花、有草的小区里,院子里的老人现在都喜欢出来逛逛,而不是再挤车去逛公园了。“日子舒心多了,我们这些老年人也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