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交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交通新闻

北京中低速磁悬浮将获环保部审批

发布时间:2010-09-07作者:刘虹桥    

    如果不出意外,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将获得环保部审批。该项目的行车速度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每公里投资超过6亿元。   9月1日,国务院环保部网站对拟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列表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环保部网站资料显示,该工程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路。线路全长约10.165公里,均为高架线。设8座高架车站,设石门营车辆段1处。设计行车速度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车辆采用实用性磁浮列车,6辆编组,车长89.6米,每列列车1032人,初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为12对,近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为18对。运营时间为早上5:00至晚上23:00。工程总投资约64.2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9478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48%。  该工程的建设单位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和石景山区。  8月28日,门头沟区区长王洪钟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透露,S1线西段将于9月15日开工建设,在2013年底通车试运营。  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此前报道,自北京市轨道交通门头沟线(即S1线)拟采用中低速磁浮以来,关于这条线路的环境影响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就引发了较大争议。在此期间,线路设计方案也不断进行调整。海淀区碧森里等S1沿线居民因为担心该项目所带来的电磁辐射、噪声影响等环境危害,曾自发组织表示反对的签名,并将签名信寄给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政府部门。  而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控磁浮)网站资料称,“噪声低、环保性能好”恰恰是中低速磁悬浮首要的技术特点——由于车体和轨道不接触,运行噪声低,距离十米处小于64分贝;此外,没有电磁辐射污染和废气排放。  根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网站今年5月公布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材料,S1线西起北京市门头沟新城的石门营站,东至地铁十号线的慈寿寺站,途经苹果园枢纽,线路全长近20公里。其中,西段工程计划在2013年12月底试运营,全线试运营时间则为2017年2月。这也将是中低速磁浮系统在中国首次商业化应用。  在5月5日的第一次环评公示材料中,铁道科学研究院提及该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地面高架桥段,高架线磁浮列车运行可能会对开放式电视接收用户产生电磁干扰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第二次环评公示中,铁道科学研究院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磁悬浮列车分为高速和中低速两种类型。高速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四五百公里,中低速磁浮列车时速约一两百公里。一般认为,高速磁悬浮适合远距离交通,而中低速磁悬浮适合近距离交通。  S1线的主要投资者为北控磁浮,技术主要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常文森教授领导的研究队伍。2001年,北控磁浮投资在长沙建成204米长的试验线。2008年,北控磁浮投资的长1.547公里的工程化试验示范线在唐山完工,时速为百余公里。2009年6月,中国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唐山下线。  常文森教授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曾经表示,上海使用的是高速磁悬浮技术,而S1线使用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工程造价大体上与轻轨持平,比地铁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则认为,在200公里的时速以下,轮轨技术非常成熟,具有省电、安全等优势,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中低速磁悬浮技术的研究。  在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过上马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的计划,但要么中途夭折,要么难以推进。其中,英国伯明翰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过从机场到火车站的低速磁悬浮示范线路,长度约600多米,由于系统不稳定等原因,十年后线路被拆除。  在中国,除了北京的S1线,31公里长的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也提出了中低速磁悬浮技术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