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城市交通规划解读:可乘有轨电车游三亚湾
发布时间:2010-10-29作者:胡晓亮 于娟 沙晓峰
游客骑自行车或乘有轨电车漫游海滨,市民出行首选公交车,透过车窗欣赏三亚美丽的城市风貌,困扰三亚多年的停车难将大为改善……10月28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简称“中规院”)向南岛晚报记者展示了一幅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蓝图。根据规划,未来的三亚将在满足市民和游客出行需求的同时,展现可欣赏、可游览、宜生活的城市面貌,打造具有三亚热带滨海旅游气质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对外交通 开辟凤凰岛连接市区的第二通道 评审会上,“中规院”专家称在旅游城市和海南岛屿型省份的双重背景下,机场在三亚的对外交通中占首要地位。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国际凤凰机场发展定位应明确为国际旅游岛门户机场、区域旅游航空枢纽。利用即将开通的东环铁路和未来的西环铁路,将三亚凤凰机场与海口美兰机场相连,能够短期内缓解机场容量不足的问题。 邮轮作为另一种对外交通,已开始进入三亚。借鉴国际主要邮轮母港的经验,充分认识母港对于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积极推进邮轮母港建设势在必行。专家指出,如果邮轮母港选址在凤凰岛,那么很有必要开辟连接凤凰岛与市区的第二条通道,使进出岛更加方便、快捷。 关键词 滨海交通 在大三亚湾沿线开通有轨电车 按照修编后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大三亚湾西起南山,东至鹿回头半岛,南面为南山至鹿回头半岛之间广大水域,水路面积合计约500余平方公里,是市域及滨海地区的重点发展地区。 “中规院”专家认为,大三亚湾集中了三亚最丰富的旅游资源要素,基于国际知名滨海旅游城市案例研究,对滨海快速客运系统的构建大多考虑轻轨和现代有轨电车。相比轻轨,现代有轨电车与道路、城市商业的紧密结合,适宜与慢行交通空间共享。三亚应逐步分离滨海路的交通功能,以现代有轨电车为核心,沿海岸线打造由慢到快,由旅游到城市的分层交通组织模式。 在新的道路交通规划中,专家们指出:打通胜利路,分流部分滨海路车辆,让卡车、货车等大型载重车辆在胜利路行驶,让滨海路充分发挥旅游道路的功能。 关键词 城市路网 城市道路扩至4车道或6车道 面对本地市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和外地游客大量涌入的双重压力,三亚道路承受巨大压力,道路拥堵现象时常发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中规院”专家指出,拓宽道路,建设高架桥和立交桥并不是根本出路。三亚市道路应坚持以4车道为主,部分瓶颈路段可安排6车道。 “中规院”专家们指出,较为成熟的旅游城市均强调通过高密度、小间距道路交通网络实现更好的可进入性和更好的游客感官。三亚未来需要提高道路密度,打通关键结构性道路,改善网络瓶颈;中心城区内不宜建设高架路和孤立的立体交叉口。 关键词 公共交通 由政府主导优先发展城市公交 纵观国际著名滨海旅游城市均有完善、便捷、多样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和旅游客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三亚由于公交网络覆盖有限,公共交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全市18条公交线路中有12条走解放路。 “原因何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中规院”专家给出这样的答案。专家们指出,三亚市目前最繁华的街道,是市民到达需求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公交企业最有经济效益可图的线路。同时,一些偏僻地区却无人问津,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此,坚持公交优先必须由政府主导。 对照国际著名滨海旅游城市,均有完善、便捷、多样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和旅游客运的重要支撑。因此,三亚必须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交路网覆盖面,提升服务品质,明确公益属性。 关键词 慢行交通 在城市生活中最大程度贴近自然 今后,三亚将着力打造滨海慢行通道。国际知名滨海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证明,慢行交通发展是提升滨海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 和机动化方式相比,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方式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突出优势,同时更加有利于促进游客活动与自然景观资源的融入。 原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认为,在城市中推行慢行交通方式,并不等于崇尚落后和慵懒,其精髓在于将绿色环保、健康和谐、人文人性同步推进。打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就是让人们在路上逗留的时间更久,让人们可以充分享受于大海、江河的和谐共处,在城市生活中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对于三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 关键词 道路景观 保证机动车通行 考虑道路景观空间 一座城市的道路景观,往往是展现这座城市形象的窗口。三亚作为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形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为此,在本次三亚综合交通规划中,更加明确道路景观是旅游城市展现风貌,体现特色的重要环节,国际滨海旅游城市都将打造与其自然环境、人文风貌相协调的道路景观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亚未来的道路建设应在保证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道路景观空间,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色。 关键词 交通停车 采取分区停车 加大车位配建比例 在本次三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将有什么样的停车规划解决停车难问题成为一大亮点。 根据规划,应建立与三亚市旅游及机动车发展策略相协调、与用地规划有机结合、与道路及公共交通设施高度整合的停车系统。为此,结合三亚中心城区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各区的规划人口情况,采取分区停车方式。 其中,严格控制区——三亚老城核心区及鹿回头、大东海用地开发和交通集聚强度高的区域,必须严格控制停车泊位的供给。适度控制区——海坡滨海旅游带,可适度控制停车供给规模。协调发展区——为外围规划新建区,可实行较高的停车设施建设标准,专家建议三亚还应提高停车位配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