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下城”规划首次完全公布 下月举行听证
发布时间:2010-11-26作者:杨理锐
“一些垃圾收集间可能会放到地下去,还有公厕、易燃易爆储气库也可以安排到地下。”“道路下设停车场。”……昨日,昆明市规划局官方网站公布了《昆明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10-2020)》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全面披露了政府规划部门对昆明市主城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考虑。相关人士评价,地下空间的开发,勾画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昆明,乍看上去真有点“未来世界”的味道,征求意见稿还首次公开昆明主城7个重点区地下空间设计方案。 在建的地下交通系统将成为“地下城”重要组成部分 从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除了市民熟悉的地下停车场、下穿、共同管沟、人防空间等几种地下空间形式外,本次公开的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最新的形式和最大的空间区域都与地铁有关,最主要的地下空间开发都分布在地铁沿线的节点区域,这就是7个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区域,包括东风广场中央CBD、未来的巫家坝次CBD、主城南北两个火车站等地区。地下空间的功能也从单一功能,表现为“地下商业+地下停车+交通集散+其他+公共通道”的综合功能形态,而且,综合功能的地下空间要求是连通的,与单一功能独立结构完全不同。深入地下30米开发地下空间,极大地提高了昆明市可用的空间资源,但人们身处地下空间,安全和健康是第一要考虑的因素。征求意见稿用较大的篇幅、细致具体的技术规定,对地下空间的消防、排烟、疏散、防水等安全设施均作出明确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地下空间的公、私概念,即地面上属公共空间的,地下也是公共空间,地面上属私人空间的,地下也是私人的。除政府进行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外,也鼓励私人多渠道投资地下空间开发,并提出采取联席会议等形式决策地下空间开发。该征求意见稿将于12月22日举行听证会。即日起至12月8日,市民除了可报名参加听证会外,也可以上网详细查阅该征求意见稿文本,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环内开发深度30米昆明主城地下空间开发深度是多少呢?据该征求意见稿,二环内深度达30米,二环外则以地下10米为主。有些市民疑惑,深挖地下30米,基坑开挖和地基支护等技术可行吗?其实地铁的开挖就是这一深度,目前的技术是能够支撑的。该征求意见稿提出,规划期内,昆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度将以浅层开发为主,即在地下10米范围内;重点地区和局部轨道地下站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达到次浅层,即在地下10米至30米的范围内开发。浅层地下空间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二环以外地区,单一功能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基本为浅层利用空间。次浅层主要分布在主城二环以内地区及部分轨道地下站点地区。十年内拟建金碧路下穿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年—2020年。规划范围为昆明主城区3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和经济技术开发区170平方公里用地。按照征求意见稿,10年内,昆明市主城区下穿隧道规划建设4条,包括:草海下穿隧道(已建),金碧路下穿隧道(建议建设),昆明火车北站下穿隧道(已有、建议延长),环城南路与人民东路交叉口下穿隧道(建议建设)。另外,地下轨道交通线网7条线,总长174.6km,全线网共设置换乘站13座。地下商业街的开发重点为火车南、北站,正义路和文明街以及即将改造的云纺等片区。在一些交通量大的道路下,以及轨道站附近,通过设置地下人行道或过街地道以疏散人流。车库可建在城市道路下方按照征求意见稿,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将布局地下公共停车场,包括利用道路下方资源建设停车库。另外,地下公共停车设施还可安排在:客运交通枢纽地区;依托大型公园、广场绿地、学校操场等修建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地下停车库;利用道路下方未使用资源进行地下停车库建设。征求意见稿要求新建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和住宅须依据配建指标修建停车设施。主城中心区配建的指标应以地下停车为主,原则上不少于80%;边缘地区可以适当减少地下停车设施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为宜。储气库考虑迁至地下总体规划确定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区设在安宁境内,主城内的石油、化工及其它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近期不再扩大规模,并考虑其下地的可能性,中远期尽量创造条件搬迁至安宁草埔镇境内。同时在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建立地下储气库的可能性。对于需在城市中布置的仓储设施,宜结合地面建设情况迁至地下。无法迁出主城区的工业用地,根据实际情况,应对开发浅层地下空间为生产、仓储等功能作相应考虑。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采取地下形式传统的地面生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对环境影响较大,昆明市主城区内沿街新建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应尽可能采取地下形式,已有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也应逐步转入地下。另外,在新建的居住小区内也应逐步推广地下垃圾收集点。昆明市主城区范围内的地下商业街、轨道车站站点地区、地下商场及其他地下公共空间必须配建相应数量的公共厕所。沿街、沿河的开敞绿地及广场空间,如在设置公厕时对景观环境有影响的,可考虑修建地下或半地下公厕。安全设施大型地下公共设施考虑设置消防水池为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征求意见稿对地下空间安全技术指标提出明晰规定。单一地下空间开发的最大规模不宜超过2万平方米。如规模超过2万平方米,则必须通过下沉广场等处理措施来满足消防要求。地下大型公共设施宜安排在浅层空间,最大深度不宜超过10米,并应设在负一层。在地下街、轨道地下站、地下商场以及人防工程内不得贮存和使用任何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根据国家规范规定,地下空间每个防火单元为400平方米,有喷淋设施的可增大到800平方米,且每个单元要求有2个直通地面的出口。建筑面积大于5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的空间、总长度大于20米的疏散通道及电影放映间、舞台等地下设施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由于地下空间较为封闭,一旦发生火灾,外部消防设备将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地下公共空间内必须建立完善的灭火系统。电影院、会展中心、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消防电梯前室和疏散通道等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大型地下公共设施应考虑设置消防水池。鼓励下沉广场或天然采光为保证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地下空间的内部应尽可能平面规整,通道网络简单直接。地下空间的安全疏散距离必须保证,房间最近安全出口或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门的最大距离为:医院24米,旅馆30米,其他工程为35米。在大型地下空间内,鼓励采取下沉广场或天然采光。为强化地下空间的标志性,加强疏散导向性,地下空间建设中应加强疏散通道、安全出入口、火灾疏散照明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地下街每30米一个出入口安全出入口应做到进出方便,交通便捷、流线清晰。正常出入口的总宽度,按每1000人出入口总宽度为5米设置;消防疏散时,出入口总宽度不应小于1米/100人。地下空间出入口总宽度应与地下空间通道的宽度匹配。按规范规定地下任意一点到最近出入口距离小于或等于35米;地下街每30米有一个出入口。根据国家规范规定,地下空间每个防火单元要求2个直通地面的出口。地下步行街中每隔50—100米距离应设置平面引导图,便于步行人流确定当前位置、距离和最近的出入口等内容。部分设施需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征求意见稿明确,下列地下设施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小型体育场所;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丙、丁类生产车间和丙、丁类物品仓储库房;重要的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和变配电房,重要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料档案库房等。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等的人防工程,应设置消防控制室。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来确定。同时布局好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抗震防灾规划。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生命线系统,提高其抵御灾害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七个重点区设计方案主城核心区:盘龙江以东地区地下空间建设强化为商务办公的配套、缓解片区交通压力和停车矛盾,全面优化主城CBD区的功能,展示现代都市形象。盘龙江以西区域地下空间建设突出商业的配套与完善,强化商业氛围,建立完善的地下步行空间,打造片区现代化地下综合体,提升主城商业中心的档次和形象。在片区外围靠近城市主要道路附近设置大型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宜布置于地下二层以下空间,停车场出入口结合城市次干道设置。小西门地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及龟背立交人车分流系统,强化片区内部地下步行联系,建设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提升商业环境,增强商业氛围,打造主城区重要的特色市级商圈。将建设地下步行系统串联片区内部各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站点。在片区外围结合城市主干道设置大型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出入口设置于次干道以下道路。巫家坝地区:强化片区地下商业配套的建设,提升昆明主城南部地区市级商业功能区商业服务职能。建设地下步行系统以串联片区内部各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站点。在片区外围结合城市主干道设置大型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出入口设置于次干道以下道路。火车南站地区:科学组织片区内部地下步行系统,强调地面地下步行空间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地下停车设施建设,实现片区内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小汽车等不同交通方式的便捷、高效、安全衔接,改善片区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打造城市门户形象。火车北站地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合理布局地下空间,科学组织片区内部地下步行系统,强调地面地下步行空间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地下停车设施建设,实现片区内部市郊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小汽车等不同交通方式的便捷、高效、安全衔接。龙头街地区:强化片区地下商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充实北市区商业配套,建设连续贯通的地下步行系统,打造北市区主要的地下商业中心。海源路地区: 强化片区地下商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连续贯通的地下步行系统,打造主城西部主要的地下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