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0作者:不详
2010-12-20
2007年7月1日起,昆明给60周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公交“爱心卡”,从此,老人们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免费乘坐公交车。然而,这项福利实施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争议,老人在上下班高峰期与上班族争挤公交车的抱怨不绝于耳,还出现了部分老人因可免费乘坐公交,不惜长途跋涉乘车去买菜的现象。公交企业称,“爱心卡”已成为公交企业成本亏损的最大“漏洞”。
近几年,不断有市民提出应限制“爱心卡”的使用次数,或从技术上迫使“爱心卡”错峰使用。 12月24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将召开《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调整老年人“爱心卡”使用方式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听证会,调整昆明老年人使用公交“爱心卡”的方式。
本月17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表示,老人“爱心卡”的使用次数将做限制,目前每卡每天拟使用2次,一年可刷卡730次;同时在每天上午7~9时、下午5~7时,这段交通早晚高峰期,“爱心卡”每使用1次将按照1.5次计算。
爱心卡刷卡次数被限制了,那么政府是否会把原来给公交企业的“暗”补,变为给市民的“明”补呢?昨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政策法规处蔡处长表示,24日听证的征求意见稿内容中,将不会提及补贴一事,举行听证会的目的只是把听证代表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
现状
老年人担忧
由于可以免费乘公交,大多老年人都喜欢上了出行,有20多路公交成了老年专线,除买菜专线外,还有游玩专线、晨练专线。记者调查发现,终点站是公园、菜市和超市,或途经这些地方的公交车最受老年人青睐。其中,每天早上,刷爱心卡乘坐22路公交去大观公园,乘9路、79路公交去黑龙潭公园游玩的老年人挤满了站台;坐57路公交去宝海公园、坐52路公交去金碧公园的“晨练大军”中,九成以上是刷爱心卡。
“如果爱心卡每天只能使用2次,那么我们的出行将会受到限制。”退休老人周树仁的老伴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住院,由于家住得远,周树仁每天都要乘公交车去菜场买菜,回家做饭后再乘公交车送饭去医院。他担心,如果爱心卡使用次数受限,除了坐公交买菜,他哪儿也不敢去了。
拥有爱心卡的杨先生每天早上8点都会约着三四个老年朋友挤公交去海埂公园锻炼,在车上杨先生总会看到许多年轻人对他们鄙视般的眼神,“只要车一挤,或是有更多的爱心卡上车,我总会看到许多年轻人白眼正在刷爱心卡的老人们,这真让我们心寒。”
上班族抱怨
白领王小姐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8点出门上班,都选择乘坐90路公交车。上车后,她听到最多的就是连续的“爱心卡”的电子提示语。有时好不容易有个座位,想去坐吧,都会有老人站在旁边,不让也不好。
“我每天早上8点坐100路上班,前后都是老人,总担心不小心踩到或碰到他们,招惹是非。”家住江岸小区的马先生是广告公司的业务员,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每天与公交车接触都在5次以上,他认为,老人坐车已经免费,如果还不自重,那就有愧于政府的这项好政策了。
“爱心卡”应该是好的吧,也许等我老的时候我会觉得“还不错”,但现在使用爱心卡的都是些中老年人,每次坐公交的时候我最怕听到“滴……爱心卡”的声音,祈祷爱心卡千万别来我旁边。网友“小男”发帖说,不是他抵制爱心卡,是一些老人的做法让他心寒。有的老人挤车的时候生龙活虎,比年轻人力气都大,上了车马上就变“虚弱”了,如果没找到坐位,就会开始大吼大叫,内容大致是:“么,咋个连个座位都没有,现在这个世道啊,我们这些老人就是最受气了,这些年轻人么就是欺负我们,早点死么还干脆”等等。“小男”说,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
公交称亏损
自爱心卡使用以来,昆明公交集团目前已经办理了老人爱心卡39万张。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称,昆明公交平均每日总刷卡次数为120万次,其中,老年人“爱心卡”每日的刷卡次数在42万至48万次,每张“爱心卡”每天要刷1.08至1.23次;每张普通卡每天只使用0.48次至0.52次。据此,可以看出老年人“爱心卡”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公交卡。
去年末,昆明新巴公司对外称,公司去年亏损5000多万元,仅爱心卡、免付换乘两项,一年就得亏损3700万元,而这一块的政府补贴仅有3300万元左右,目前昆明新巴还欠着3000万元的车款。
业内人士透露,在公交方面,政府每个季度都相应给公交企业发放油料补贴与爱心卡补贴,其中爱心卡每刷一次给予0.9元的补贴。但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在给予这些补贴时往往会拖延半年时间才发放。城市的拥堵,导致公交车趟数减少,然而为了解决更多市民出行,公交车只能增加趟数,但由于油价的上涨、线路的“冷”、“热”,“爱心卡”与普通卡一小时的免费换乘、政府补贴的不及时发放等等,已直接影响到了公交企业资金短缺,运营的流动资金无法正常运转。
观点
云南经济学家张利民:不应把公交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转嫁于“爱心卡”,堵是城市的现实,这不是老人“爱心卡”造成的,不堵即疏,疏畅就不挤。对此,政府应该想出解决方案来,莫让爱心被动“变味”。爱心卡,让老人们真切感到进步的社会、文明道德的传承、在发展成果中享有一席之尊荣耀、而笑走人生最后夕阳。
云南政协委员周文曙:限制爱心卡次数为2次、让爱心卡错峰,我不赞成、不赞同!这无疑是限制了老人出行,从而产生老人出行难的问题。昆明不像上海、北京有地铁,老人只需搭地铁后,再转一趟公交车就可到达目的地。昆明目前没有地铁,老人不能开车、不能骑自行车,出行只能乘公交车,有时甚至会转乘2趟公交才可到达目的地。建议限制爱心卡每日刷卡次数为4次,但不应该让老人“错峰”。
■市民有话说
提高使用爱心卡年龄
现在60岁的老人太多了,应该把爱心卡的使用年龄提高到65岁。
——市民李文虎(18岁)学生
限制爱心卡是对老人的伤害
“爱心卡”是昆明老人的骄傲,是步入老年社会“乌鸦反哺”的实证。老人们的昨天已奉献于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要限制老人的出行?目前能够出行活动的老人大都在60~65岁之间,70岁的老人几乎不愿挤公交了。限制“爱心卡”是对老人的歧视,也是种伤害。
——市民杨惠琴(62岁)退休工人
错峰出行是为了老人安全
爱心卡对于老人们来说不仅是坐车免费这点微乎其微的小利,更意味着得到了社会孝义仁德的“跪乳”,不应该受到限制。让老人错峰出行是为了上下班高峰期老人不用与年轻人一起拥挤,这也是对老人安全的考虑。
——市民李国祥(32岁)白领
发补贴让老人自行选择
公交公司姓公,就有责任和义务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权衡利弊,不应该拿“爱心卡”说事,对此,政府应该拿出相应补贴给老人,让老人选择自己的出行交通工具,乘坐出租车或是公交车。
——市民张晓楠(29岁)研究生
不少老人早出是去上班
“爱心卡”被限制甚至错峰,与前不久昆明颁布的《昆明市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相悖。很多老人早出不是去玩,而是去上班,他们还在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也是为了对付高通涨,补贴生活。这是许多年轻人有所不知的,应让他们知道。
——市民赵先生(65岁)退休干部
■他山之石
在美国,不管公交企业亏损如何,都依据法规给予优厚的政策补贴。美国公共交通的资金来源37%是客票收入,5%由联邦政府补贴,21%由州政府补贴,34%由市政府补贴,其余则通过商业营业税、消费税或发行债券补贴。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包括先进的调度系统、厂房、场站、各种设备车辆的投入全部由各级政府承担,美国公交企业几乎没有纳税义务。
法国巴黎还建有比较完善的公交财政补贴监督机制,市政府不允许作为公益性企业的公交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河南省新乡市为市区内的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20680张“寿星卡”,为65至69岁的老年人办理了16582张“爱心卡”。每张“寿星卡”内,按照政府要求,公司设置了一年840次乘坐次数,而“爱心卡”则为120次。这主要是基于市场调查和外地城市公交的情况而定的。新乡的周边城市如郑州设定为840次/年,开封为720次/年。新乡市政府每年补贴50万元给公交公司。(云南信息报 记者 赵晨)
版权所有: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春城路60号摩尔大厦
联系电话:0871-63198385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备案号:滇B2-20090009-5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