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交通新闻

开放的昆明——构筑枢纽之城 蓄势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18作者:昆明信息港    

东方风来,向南而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牢记嘱托,云南省委、省政府立足比较优势,聚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以昂扬姿态绘出“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上扬曲线,以“省会之强带动全省之强”为组合拳,加快形成云南省沿边开放新高地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昆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共建“一带一路”、RCEP等机遇,对标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当好排头兵”要求,着力打造“六个春城”,建设魅力四射的高原明珠,为高质量扩大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力,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枢纽之城 实至名归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建设中的昆明南站,在工程项目部,他要求加快基础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接口’做好,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山河浩荡,不负嘱托。如今这一“接口”已“铁”通天下!

2016年12月28日,云南铁路迎来历史性时刻——首趟沪昆客专、云桂铁路、新建昆玉铁路动车组汽笛长鸣,三箭齐发,云南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如今,通车运营7年的昆明南站已成为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云南“八出省、五出境”的重要枢纽。

时间的刻度,标注历史坐标,昭示前进方向。2021年12月3日,在中老两国元首和人民的共同见证下,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云南从中国西南边疆走向开放前沿,曾经的“诗和远方”不再遥远。在通车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老铁路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双方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

如今,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已满两年,累计发送旅客2420万人次,发送货物2910万吨,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2700多种,黄金大通道效应日益凸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借助中老铁路开通推动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昆明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建设,构建“枢纽+集聚区+中心+通道”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布局建设昆明商贸服务型、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昆明空港型3个国家物流枢纽,国际物流枢纽实现多点突破。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最高开通国内外航线达396条,通航城市达191个,国际(地区)航线达92条,国际(地区)通航城市达63个,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5个,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客运全覆盖。“七出省、五出境”公路通道逐步完善,一条条高速公路跨江河、穿山谷,如流光溢彩的“绸带”,勾勒出一道道壮丽的风景线,形成连通国家主要城市群、覆盖省内的公路发展轴,为百姓便捷出行、物流高效流通铺就坦途,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东川港、水富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云南从内河航运到通江达海,形成百舸争流新格局,也为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持续注入动力。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让广大人民群众从“走得了”向“走得好”、从“走得快”向“走得顺”转变。

中石油云南炼化项目顺利投产,昆明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和成品油集散中心;白鹤滩、乌东德等水电站的投产发电,昆明能源枢纽呼之欲出。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天地一体化”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信息大通道和数字枢纽节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通信枢纽正向我们走来。

一列列“钢铁驼队”、一条条高速公路、一“网网”云通之下,它们汇集于昆明,支撑起昆明上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全国“千兆城市”等名单。

中国南向枢纽之城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产业之城 呼之欲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子,成为云南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省委书记王宁指出,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标对表全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明确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在“五个聚焦、五个着力”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扎扎实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昆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省委部署,着力打造“六个春城”,坚决“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其中,在打造经济繁荣的“产业高地、实力春城”方面,昆明深入落实产业强省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洪建表示,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和唯一特大城市,不仅是世界知名的“春城”“花都”,还是云南条件最好、实力最强的产业基地,具备区位、资源、市场、平台、政策“五大优势”,拥有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国家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有序转移、昆明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带来的“三大新机遇”,商机无限、大有可为。

方向既明,何惧路远。奋进中的昆明,“稳”的基础不断筑牢,“进”的态势逐步显现。

——推动工业强市,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生物医药、信息制造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显雏形。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昆明预计全年新建投产升规企业33户,这将是近10年来新建投产升规最多的一年。

——推动贸易富市,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深化,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前8个月,昆明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中的54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活动,进出口额495.6亿元,占昆明进出口额的56.1%;其中,出口54个国家(地区)131.6亿元,占昆明出口额的44.1%;进口37个国家(地区)364亿元,占昆明进口额的62.2%。

——推动旅游兴市,文旅在改革中换挡升级,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提升旅游业品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283.7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21.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8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0.95%。

——推动金融活市,实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截至目前,驻昆金融机构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主体达2832家,与115个国家(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10月25日,以“聚焦东西协作 深化沪滇共创”为主题的2023昆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18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话发展。现场共签约112个项目,涵盖高原特色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类别,总协议金额达1095.64亿元。

今天的昆明,生机勃发。聚焦工业产业,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工业制造基地;聚焦贸易物流,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商贸物流基地;聚焦旅游产业,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休闲康养基地;聚焦金融产业,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金融服务基地;聚焦高原特色农业,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产业之城呼之欲出。


开放之城 势之所趋

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的昆明,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枢纽。

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老铁路“四个好”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云南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破题之举,昆明由此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托管磨憨以来,昆明抢抓RCEP生效实施、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目标,全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努力将磨憨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区。

聚焦加工制造、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医疗康养等产业,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塔、上海临港、中集集团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4份。今年1至9月完成省外产业项目到位资金5.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81万美元。

着力提升口岸通关便利水平。目前,磨憨口岸智慧改造升级项目(一期)建设完成,磨憨公路口岸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加速推进,磨憨铁路口岸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开行“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主要进出口数据大幅增长。今年1月至9月,磨憨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627.6万吨,同比增长55.35%;进出口商品货值362.9亿元,同比增长9.92%;出入境人员106.45万人次,同比增长379.93%。

到2025年,磨憨片区与磨丁片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双向“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基本贯通,中老经济合作管理委员会运行顺畅,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将成为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大型边贸交易中心以及国际商贸和国际物流集散分销中心。届时,磨憨城市建设实现“大变样”,综合交通枢纽基本成型,产业布局初步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成为人口超10万人的特色小镇。

磨憨,是昆明打造包容并蓄的“辐射中心、开放春城”的缩影。昆明在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的同时,还高质量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济开发区、昆明综合保税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四区”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昆明—磨憨联动发展新格局。

顺时而谋、乘势而为。昆明将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走好对外开放必由之路,突出改革创新根本动力,全面提升昆明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吸引力、国际影响力,构建“南向、西进、北融、东联”开放新格局,强化与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及国际经济合作,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 记者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