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度发展综述¶
1、高铁通车,对外交通上新台阶,区域发展添助力¶
2016年12月28日,昆明高铁正式开通,带来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能力和运输水平大幅的提高,节假日期间高铁站日均发送旅客达3万人,开行动车70余对,基本覆盖了西南、华中、华东、华北、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
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旅客出行条件,缩短了昆明与国内城市的空间距离,资金、人才、信息、物流等,将会大量涌入昆明,也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成为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促进云南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2、在道路施工、旅游交通增加等多重影响下,交通拥堵情况加剧¶
从道路车速来看,正常运行的道路交通车速维持在20公里/h的低水平,遭遇小事件时,可能下降至15公里/h以下;高峰时段交叉口延误25.96-33.5秒/车,交通形势严峻。
拥堵的加剧与多种因素叠加有关,首先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年度五城区新增13.3万辆客车,以小客车为主,大幅增加的小客车势必产生一定的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其次,路网里程和能力提升不明显,年度新增道路,且以次支路为主;再次路网结构不合理,二环路里程占比不足0.3%的道路承载了城市26%以上的出行需求,流量分布的不均衡,造成城市的拥堵;最后还有旅游人口的增加,天气等各种小事件,使得原本脆弱的交通系统处于更加不稳定的运行状态,极易产生“小事件引发大拥堵”的现象。
3、经营性机动车停车设施缓慢增加,路内停车泊位进一步优化¶
经过普查,昆明主城停车泊位约90.25万个,按照调查范围内的小客车保有量值测算,城市应配机动车停车位123.5万个,现状缺口33.25万,停车设施不足客观存在。同时由于车位分布与车辆不匹配、地下停车场使用率低、老旧小区无配建且周边无可用停车场、路内泊位管理混乱等问题,共同形成城市“停车难”局面。
新建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需要理性看待,一方面泊位不足和地下车位空置同时存在,设施建设与实际需求在空间上存在错位,产权车位和公共车位周转率两重天;另一方面静态交通矛盾突出的地方同时也是动态交通突出的地方,提高停车供给,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动、静态需求,加剧交通拥堵。停车难的缓解需要通过机动车保有水平分区域控制、泊位公共化、适当新增、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同时进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准定位,有的放矢。
4、公交运行环境进一步恶化,运行效率难以提升¶
受城市道路施工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以后公交专用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网络完整性上都呈现出不断萎缩和脱节的态势,尤其是最早设立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的北京路、西昌路、金碧路、前兴路等相继取消和拆除,同时常规公交出行比重、运行效率、车均载客人次等指标随之下降,2016年公交车速早晚高峰分别为15.17km/h和14.96km/h,处于较低水平。
公交专用道作为地面公交运行效率的保障,是公交优先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体现,在昆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公交运行效率高,客运量以持续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总体规模不足,硬件设施水平低下,尤其是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持续减少,同时站区缺乏封闭性,站区交通秩序混乱;路侧式公交专用道易受其他车辆、行人干扰,路权难以保证,不能有效提高运行效率,为城市应急、救灾、救护等提供畅通的城市生命线护卫服务。
5、公交线路持续优化调整,在不佳的运行环境下,公交客运量和分担率保持稳定¶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调整,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新的开发区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如呈贡新区、高铁站片等,积极主动优化线路布设,调整线网结构,在公交车速和运行环境未明显提升的背景下,公交客运量和分担率保持稳定。2016年公交客运量和分担率分别为238.15万人和25.3%,分别较上一年提高2.01%和0.4%,相较前几年大幅降低的形式,公共交通的发展趋于平稳,整个公交系统的大幅提升还有待轨道交通骨架建成后,形成主辅有序、衔接合理、良好协作的大公交体系。
6、以“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共享交通激发交通新需求¶
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交通需求的信息更加透明和有效,因此促发了多种新的交通方式,从滴滴专车、网约车等到目前热议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迅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共享交通是市场行为,以满足交通出行为第一要务,在多元化交通需求的市场内有较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共享单车,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型交通方式,其发展趋势不明,行业监管力度不足,使得其缺点也较为明显的暴露,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也尚不明朗。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有效的引导,合理发挥市场和互联网的正能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