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期发展重点¶
1、高铁已开通、轨道3号线近期通车、高快路网体系拟加强,城市多项重点基础设施开工,城市交通面临新形势¶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不断提升以适应新形势,近期,昆明城市交通将有以下几方面的动态:
- 城市绕城外环线拟闭合,多条对外高速系统全面开工,近期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将达到16条,里程约658公里,城市的过境疏导和对外放射能力明显提高,交通枢纽地位增强。
- 高铁于2016年年底开通,其对片区、甚至整个地区的交通格局深远影响将逐渐体现。同时配合火车站,道路、公共交通需持续建设和完善。
- 连接昆明主城区东西向的地铁3号线,工程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将于2017年开通运营,“十”字骨架形成,公交系统的提升迎来契机。
- 主城至呈贡第二快速通道开工、城区内收费站外迁,主城-呈贡组团间高快通道加强,沿线的道路衔接关系重新梳理。
- 城市二环系统近期改造,用合理的交通疏解方案缓解施工期的拥堵。
- 古滇路、昆武高速入城段地面层、飞虎大道、春雨路、人民西路、呈贡南连接线等主要道路建设稳定推进,交通运行环境整治持续开展,道路格局进一步优化。
2、全面提升公交系统,提高公交出行比重¶
(1) 完善公交顶层制度设计,从根源理顺公交服务供给原则¶
细分确定应对不同城市公交需求特征的差异化供给原则,理清政府与市场在提供公交服务中的关系。针对公益性、基础保障性公交服务供给,由政府提供保障并予以补贴。针对品质化公交服务供给,通过构建适度竞争、政府调控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益。
(2) 推动公交线网服务模式转型¶
结合轨道交通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服务,增加公交线网中跨区域快线与广泛覆盖的社区巴士比例。除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以外,公交服务向多元化,高品质、个性化发展。
(3) 围绕“三网融合”,优化轨道、公交、慢行供给路径¶
推进地铁运营公司与公交运营公司的深度整合,解决部门职责分割造成的设施建设协调难问题;将轨道交通配套接驳设施纳入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范围,为完善公交一体化衔接提供制度保障;对公交体系内部各方式票价、运营时刻表、信息服务进行整合,提升全过程出行体验。
(4) 以“互联网+”为手段,需求为导向,提升公交的定向服务能力,提高公交行业管理水平¶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可以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联系更加透明和通畅,公交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通过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在线路设计时关注乘客所处区域、出行时间和方向,将大众化的服务提升为定制化,扩大公交的竞争力。
(5) 以公交专用道的建设为抓手,提高地面公交车速¶
常规公交运营速度和效率的提升重点在于专用道的持续建设,通过路权的保障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扭转公交客运量下滑的趋势,使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同步增长。
3、以道路建设为主,交通整治为辅,不断挖潜道路通行能力¶
按年度交通设施建设白皮书持续有序推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构建新城、新区及组团相互之间联系干道建设;其次配合都市区的发展,交通先行,打造都市区内组团联系通道;再者,围绕道路施工推进,有序实施涉及轨道建设的道路路面恢复工程。
道路建设的同时,持续进行道路综合整治,包括节点、断头路、微循环等;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提前对沿线路网进行梳理,打通一些疏解道路,整治交通环境,提高通行能力,协调拟建轨道与沿线地块的更新与改造关系,为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4、重点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强停车管理,建管并重缓解区域停车问题¶
- 按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政策支持、自主经营的原则推进公共停车场多元化投资、多渠道建设、规范化管理,加快构建“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为补”的停车设施供给格局,缓解主城停车难的问题。
- 统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将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和从严控制出行停车,重点缓解公交可达性不高地区的拥车停放。
- 以路网容量为控制指标,在新区发展和旧城改造建设项目中,严格按区域差别化泊位配建标准同步建设停车设施,同时按《昆明市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加快主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逐步缓解主城区停车难和秩序混乱问题。
5、追求精细化的街道设计,编制出台符合昆明实际的《昆明市街道设计导则》¶
昆明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机动车保有量剧增,另一方面,气候宜人,非机动车持久不衰,出行方式多样化。在倡导绿色和环保出行的背景下,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道路设计导则具有指导性意义。
通过《昆明市街道设计导则》明确职责,全过程精细化指导,协调各参与方与利益相关群体的关系;将各层级对街道设计的要求有效衔接,强调自行车交通的重要性;倡导将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观念,为所有交通方式创造更平等、和谐的环境。
6、研究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优化方式结构,均衡路网交通量¶
围绕“公交优先”、“以人为主”、“绿色低碳”等原则进一步研究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以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可靠、舒适、低污染的运行。
- 运用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及反馈原理,合理城市布局,减少与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发生、吸引及出行需求的过分集中;
- 鼓励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为各个区域提供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和服务,尤其是公共交通;
- 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个体机动车方式的理性拥有和使用,使出行者转向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
- 研究分时专用道、分时车道、拥堵收费等措施的可行性,通过有效的交通技术手段均衡路网交通量。
7、依托大数据应用提升交通精细化供给标准,发挥互联网+交通服务能力¶
以大数据作为创新供给手段,提升城市交通战略、公交发展政策、规划、建设、管理和控制水平,支持城市交通决策和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推动交通行业供给技术变革和创新发展,激发新活力。
大力发展互联网+交通的新兴供给模式,规范和鼓励定制公交发展,完善行业监管规则,加强定制公交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出台共享自行车领域的鼓励政策,规范共享自行车交通秩序,对互联网自行车定位、政府企业责任等进行规范。
规范出租车和网络约租车营运监管,在城市交通整体政策框架下,综合考虑和平衡多个相关群体利益,平稳出台网约车地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