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交通建设与规划体系完善,新通道建设开始研讨

1. 《2018年昆明中心城区道路建设白皮书》

项目来源:昆明市规划局

为贯彻落实《昆明中心城区三年道路建设计划(2016-2018)》(昆政发[2016]22号),科学指导2018年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编制并出台了《2018年昆明中心城区道路建设白皮书》。 项目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梳理了续建道路和2016年、2017年计划建设道路的完成情况,结合城市当前重点发展区域制定道路建设计划, 提出了2018年昆明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及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市政府实施2018年道路建设及整治计划的重要文件。

2. 《南北大通道规划方案研究》

项目来源:市委市政府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专题会议的精神,按照“要站在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重新审视和优化主城区南北大通道及其它骨干路网,重点研究解决北京路向南的断头路问题和西昌路与建设路的优化问题,进一步理顺城市南北向主干路网体系”的要求,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规划方案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两个个方面:一、北京路从昆明火车站前400m处(永安路与永平路之间)向东南方向延伸,避开火车站站场区域下穿铁路进入福德立交,同时避开立交墩柱从春城路(二环外)出来。全长约1.3km,其中地面段约300m,道路红线45m,双向6车道;下穿隧道约1km,机动车双向4车道。涉及拆迁量约10万平米。北京路向南直接延伸后,可以有效将北京路与春城路进行连接,串联北市区、核心区、巫家坝和呈贡新区,形成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的南北大通道,并有效缓解官南大道和春城路进入核心区的瓶颈问题。二、西昌路在人民路与昆师路之间开始改线,向东北方向穿越昆明师专后进入建设路,机动车双向6车道,涉及拆迁量约10万平米。规划方案可以有效将西昌路与建设路进行连通,形成南北向的大通道。

3. 《昆明市控规道路红线技术规范研究》

项目来源:昆明市规划局

为进一步完善控规,增强控规科学性,更好的服务并解决控规梳理及编制阶段所遇到的红线问题,对控规编制与道路设计的衔接尤其是道路交叉口展宽、港湾公交站台的设置、道路设计加宽在规划管理中的处置、道路红线的切角取值等问题提出来相关设置标准及控规阶段的处理方式。同时针对控规编制、行政许可、批后管理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在控规编制阶段规划红线应遵循的方法和要求,提出在行政许可阶段需审核的技术要求以及验收时应达到的技术标准,为后续控规编制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4.《昆明市三环快速路规划方案研究》

项目来源:昆明市规划局

构建三环快速系统是我市“十三五”道路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昆明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并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并作为建设部门开展三环工程设计工作的基础,开展此规划研究。项目研究确定了三环的功能定位、技术标准、路由方案和实施策略,本着“急用先行、先易后难,统筹兼顾,分期建设,近远结合”的实施策略,提出了近期(十三五期间)及中远期建设方案,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

5.《昆明主城区二环路以内地区城市修补性规划道路交通专项研究》

项目来源:昆明市规划局

2017年3月,云南省正式开展“双修”工作,将昆明作为了双修示范城市,编制了《昆明市关于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初步拟定,二环路以内区域是城市双修空间的重要代表,需要编制城市修补专项研究,其中道路交通专项研究要求,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大力推进绿道建设,为此,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在此背景下开展了本项目。首先识别现状问题,提出了交通修补思路与目标,并充分与上位规划相衔接,对昆明市二环区域内的道路网络与空间、慢行网络、公交系统、枢纽建设和停车设施建设等进行了精细化的研究,提出了六大方面的修补方案,并以翠湖片区修补为示范项目具体开展了修补工作。本项目根据二环内城市交通自身情况,围绕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改善出行环境、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目的,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系统梳理、重点突破,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把握“人、车、路、城”共生特点,针对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进行交通“修补”,完善功能、弥补短板、恢复活力,随之建章立制,为未来的相关项目提供了充分、详实的理论基础。

6. 《昆明城市交通拥堵排查及近期缓堵对策(2017—2018年)》

项目来源:市委市政府

根据连元书记对昆明城市交通缓堵的工作指示精神,由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上半年市政府完成的《关于缓解昆明城市交通拥堵的实施方案》(送审稿)、《关于加强昆明主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的措施》 (送审稿)基础上,对昆明主城区交通拥堵区域及节点进行了全面排查,按照“调空间、强公交、增设施、控需求、提效率”的总体思路,近期着眼于交通需求侧的引导、调控、管理和交通供给侧的结构性完善,并针对近期提出了针对性强、能立见成效的交通缓堵措施。按“急用先建、快见成效、先易后难、分期推进”的原则,近期实施三大措施,分别是强化城市交通发展政策,降低个体机动车出行强度,有效平衡交通供需矛盾;加大交通管理力度,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均衡交通流时空分布;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研究及建设,提高交通系统承载能力。三大措施共对应十四项工作任务、二十三条细则,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达到从源头上调控交通需求总量,从交通管理措施均衡交通需求时空分布,合理引导出行,从交通设施建设上提升交通系统承载能力,努力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