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期发展重点¶
1、以昆明为中心,滇中一体化为载体,发挥云南开放优势,逐步构建衔接东南亚、南亚的西南国际运输走廊¶
昆明市是云南发展的关键,滇中一体化是云南省跨越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昆明市和滇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在滇中一体化的进城中,经济发展无缝对接,交通设施必须先行。近期启动“滇中一体化交通规划”、“市郊铁路发展规划”等综合或专项规划,指导滇中城市的交通融合。
2、持续推动道路设施建设、次支路交通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施工的交通疏解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挖潜道路能力¶
按十三五道路建设计划、年度道路建设白皮书持续有序推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区的路网密度。城市发展成熟区以打通断头路、节点整治、微循环改善、路面清理等措施挖潜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完善次支路通行环境。
城市大发展、大建设时期,全面统筹建设项目之间的时序安排,科学编制“施工期交通疏解方案”,确保所有工程在整体上实现高效、有序、统筹推进,做到“忙而不乱”的城市建设。
3、启动每年度治堵行动计划,有序缓解城市交通运行状况¶
交通拥堵成为国内大多城市面临的困境,为了缓解拥堵,多个城市陆续出台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昆明主城区多年来交通维持低水平运转,另一方面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道路交通压力严峻,为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在每年制定相应的“治堵行动计划”,细化措施,标本兼治,以速度和交通指数为核心目标,全面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
4、落实道路修建性详细规划体系,构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库¶
现有的规划体系对道路网整体控制和修详规层面的道路局部控制之间存在断层,在道路网的控制上有加强的必要,开展道路修详规有利于道路网的整体性和设计细节的控制,有利于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在规划阶段得到解决,建议在城市控规编制同时或之后,落实道路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经规划主管部门按程序法定化。
在道路修详规的管理中,构建大型基础设施的项目库,规划与实际发展互动反馈,形成良好的基础设施管理平台。
5、启动轨道交通系统能力及安全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指导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两年来通车里程逐渐增加、客流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和安全压力日趋加大,尤其是换乘枢纽、重点站,滚动评估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客流规模、设施能力、安全隐患、风险因素等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保障公共安全,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
6、加快推进长水机场扩能改造,研究空港集疏运交通系统¶
在国家宏观战略的背景下,昆明的枢纽城市、门户城市地位凸显无疑,城市正致力于构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立体交通综合运输体系,未来将从全国交通网络“末梢”转变为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枢纽门户”。
加快推进长水机场改造提升,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加大沿线国家航线开拓力度,着力把长水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各地区的门户枢纽机场。
启动“空港集疏运交通系统”研究,分析腹地范围、客货运输特征、机场吞吐规模等因素,从机场内部交通、内外转换、外围交通网络三个层次,合理确定集疏运组织方式,通过完善的区域集疏运网络巩固空港腹地、为区域航空客流提供高效服务。
7、倡导低碳出行理念,深化绿色交通制度,加强绿色交通配套设施¶
昆明作为国家知名的旅游城市,低碳、绿色交通符合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通过深化绿色交通制度,基础设施生态品质建设,绿色出行模式引领,实现“生态和谐、普惠民生、智慧引领、管理多元”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形成公众高度满意、社会广泛认可、全国典型示范、国际良好展示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8、创新应用交通大数据,推动交通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建设¶
随着地域时空距离的缩短,城际、城郊、城市的人员货物流动日益复杂,及时准确的掌握人员流动、职住分布规律对于制定交通政策尤为重要,但传统的调查、统计、分析的精度和时限已经无法满足信息获取的需求,目前国内多数城市已经积极开展大数据研究,支撑交通规划和交通决策,如利用手机大数据掌握居民全天乃至更长时间、更大空间广度的迁移,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昆明交通规划和决策的信息化水平远低于其他城市,需要在大数据的创新应用上加快步伐,构建大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启动“昆明市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公交智能调度”等一些列的研究工作,应用创新,打破头脑风暴的思维惯性,逐渐建立新的交通分析决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