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期发展重点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转变综合交通发展思路,积极响应空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要求

城市空间发展已从“增量扩张”逐步走向“存量优化”,在交通规划层面,新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将更加高效,城市机动化需求仍将快速增长,这也意味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使用也需要更加科学有效,要深刻认识到交通规划是空间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交通系统和骨架的建立对土地资源和空间活动的承载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交通强度和模式直接关联到了土地资源对空间活动的承载能力,是相关资源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重要的交通枢纽布局更是对空间功能结构产生了某种程度上决定性作用,交通分析的任务要拓展到空间中的关系、空间中的行为和空间中的网络。

2、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打造内畅外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为了支撑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建设,提升昆明交通枢纽地位,以提升枢纽设施功能和建立枢纽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综合性的集疏运体系,大力推进枢纽设施、枢纽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空港、陆港、高铁枢纽经济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发挥枢纽交通网络优势,从“航空枢纽+高端产业”、“航空枢纽+大综合交通”、“高铁枢纽+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着力,增强枢纽型经济发展动力,强化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力,实现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枢纽城市”到“城市枢纽”的跨越。

3、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塑造能力,使轨道交通成为空间合理拓展、产业高效布局的重要载体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用地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住失衡现象,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强度会随着轨道线网的规划、开通和运营而强化,用地类型则可能呈现出极化现象。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的性质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起讫点,从而影响了交通出行的空间分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应在考虑现有用地功能的基础上,应尽量综合商业、商务,公共服务和居住等用地类型,以提高土地的混合使用效率,通过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循环互馈关系,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不断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性质和强度的不断调整,直到系统达到饱和为止。

4、完善自行车骑行环境,鼓励和规范“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绿色交通一体化发展

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与共享单车交通组合优势,通过进一步打通、优化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两种交通方式衔接方面阻碍,将公交换乘、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及一体化发展纳入规划、体制机制设计与运输组织管理中。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过程中强化自行车交通的地位,建立与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公众出行需求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在道路路权、停车设施、政策支持等各个方面,为自行车交通提供保障。

5、加快交通规划技术方法创新,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建设,我国的交通基础上设施骨架已经形成,城市结构基本成熟,在现有国土空间的体系下,需尽快创建交通规划技术方法,关注五大转变,内敛——外延的转变,保障“接进来”的同时,着力提升“走出去”的交通能力;粗放——精准,建立基于密度差异的区域交通系统;增量——减量,促进交通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效率——品质,构建多元包容的高品质交通体系;追随——引领,超前谋划新技术发展空间。总体来看,促进交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编制理念方法需要转型,其核心是要将自然、人、社会、经济放在一个空间内协调发展。

在数据应用日渐成熟的趋势下,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接入基础测绘、遥感、用地、交通等信息资源,其中交通信息模块整合交通设施(公路、城市道路)、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交通运行(交通量)、交通介质(人流、车流、货流)等,保障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能力。